返回列表 发帖

[系统类] 个人对于IBM T4x/LEN T4xx系列机型恢复分区的研究

这是一篇个人对于IBM ThinkPad T4x/Lenovo ThinkPad T4xx系列R&R恢复分区和恢复光盘的研究尝试,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欢迎各位大佬纠正,非常感谢。众所周知,小黑不能失去原厂系统,就像啃馒头不配酱,作为IBM ThinkPad/Lenovo ThinkPad的除体验机器本体以外的重要一环,不得不尝。
在联想接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XP系列的R&R都没有太大的变动,唯一较大的变动是从对IDE的适配变成了SATA,所以较早机型的R&R镜像可能无法用在T6x的机型上,
不过经过个人测试,将T42的恢复分区搬到T60上一样可以执行恢复,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略有联想风味又有IBM的科技结晶的机器(不是)
接下来提到的一些T4x的方法理论上也能用在T6x机器上,当然,虽然这里主要以T系列的机型的R&R为讨论,实际上其他机型的R&R也大差不差,也是可以个人进行尝试的。
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R&R的结构组成,左为T4x,右为T4xx(图片比较糊,因为图片大小限制):
IBM分区思维导图.jpg LEN分区思维导图.jpg

img1.jpg disk.jpg

在左图中,其实稍微有接触过的应该都能看懂,恢复光盘这里是以2张恢复盘版本的为例的。其中,CD1包括了R&R恢复环境以及系统镜像(I386),而CD2不用说,其实就是软件和驱动盘,
自V(Vista,NT6)时期开始,恢复形式变成了三分区,即前端R&R(保持激活,并负责引导D盘系统区,与ThinkVatag键联动),中间系统区,后部Len区(存储CD2/3的东西,还有对R&R分区和系统区的Wim镜像备份),
后者比较复杂,先从IBM时期讲起,以这里的T42的恢复光盘为例。
正常情况下,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复制文件后重启,此时CD1已复制完毕,紧接着就会要求插入Product Recovery光盘(CD2),开始复制文件。
那么有同志就会问了,哎,我能不能把两张光盘合在一起呢?有的,xd,有的。
QQ截图20250722234616.png

如图所示,将CD2的RECOVERY文件夹复制到CD1,完了。没错,就是这么简单,现在你可以只用一张4.7GB光盘刻录了,是不是很方便?
现在光盘就绪了,打印个光盘封面吧!
QQ截图20250722234641.png

现在我们启动机器,将光盘插入光驱,进入R&R环境。
IMG_20250721_134027.jpg

熟悉的界面。不过有同志又问了个问题,传统直接恢复原厂,除了系统分区外就还有R&R分区,我没地放东西啊,那怎么办呢?
不急,先跑一遍恢复,建好R&R恢复环境再说,一共要恢复两次。
IMG_20250721_134009.jpg IMG_20250721_160116.jpg IMG_20250721_133955.jpg

当恢复完成来到OOBE界面,那么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大体已经完成了,第一遍恢复圆满完成,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分区了。(刚做好的分区结构参考前面)
捕获.JPG

我们开始分区,注意不能使用逻辑分区,会导致后续的恢复工作无法完成。
现在我们分好区了,当然,改动分区表是必然会导致Access ThinkVatag键开机联动无效,毕竟引导都变了,注意在分区的时候不要动后部的R&R分区,如果动了,那么恭喜你,第一遍重新来
然后我们激活后部的R&R分区,保险起见最好顺带取消它的隐藏属性,不然可能认不到分区。完成后,重启电脑,进入R&R,现在只要你之前的操作正确,不需要手动操作或者按Access,机器会正常进入R&R环境,大体的步骤大差不差,不过需要的是注意只还原C盘就行。
IMG_20250721_134042.jpg

然后接下来的步骤就跟第一遍没啥区别了,反正都是无人值守,等进OOBE,一切大功告成。
XP系列如果需要手动多分区理论上都可以这样整,这就需要自行探索了,V系列开始目前还没有好的后自分区并恢复ThinkVatag键联动的方式,比较复杂,只能慢慢研究,如果有懂的大佬可以分享一下交流经验。
End.

感谢分享。
T61/T7300/1+1G/14.1(1400*1050)/NVS140M 128M/指纹/蓝牙/DVD刻录/6芯电池

TOP

返回列表